世界軸承發(fā)展史
自1880年英國率先生產軸承至今,世界軸承工業(yè)已經走過了漫長的122年(1880年~2002年)的歷程。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化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世界軸承工業(yè)從弱小起步,艱難創(chuàng)業(yè),激烈競爭,曲折發(fā)展,由昔日少數幾家小廠發(fā)展到現今遍布全球、年銷量額達300億美元的規(guī)模,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可以毫不愧色地說,世界軸承工業(yè)在不斷自我完善和壯大中,為世界的工業(yè)、農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為人類生產的改善和提高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人類邁進二十一世紀的激動人心的時刻,回顧世界軸承工業(yè)的形成、發(fā)展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對于振興軸承工業(yè)、推動世界經濟建設和科技的發(fā)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國外軸承工業(yè)發(fā)展現狀
(一)國外軸承工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軸承(西方人寫作“Bearing”,日本人稱“軸受”)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舉足輕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承旋轉軸或其它運動體,引導轉動或移動運動并承受由軸或軸上零件傳遞而來的載荷。按運動元件摩擦性質的不同,軸承可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類。本文主要闡述與滾軸承有關的內容,并約定簡稱為“軸承”。
滾動軸承是采用滾動摩擦原理工作的支承件,具有摩擦力小、易于啟動、升速迅速、結構緊湊、“三化”(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高、適應現代各種機械要求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壽命以及維護保養(yǎng)簡便等特點。它廣泛應用于工業(yè)(機床、礦山、冶金、石化、輕紡、電機、醫(yī)療、工程等機械和各類儀器、儀表上)、農業(yè)(拖拉機等農業(yè)機械)、交通運輸(鐵路機車、汽車、摩托車、船舶、飛機等)、國防(艦船、坦克、導彈等)、航空航天(衛(wèi)星、火箭、宇宙飛船等)、家用電器(電風扇、洗衣機、吸塵器、錄像機等)、辦公機械(復印機、電腦硬盤驅動器等)和高科技(原子能、核反應堆等)等領域,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全世界大約有80%的軸承應用于工農業(yè)機械、汽車、火車、飛機等運輸設備中。各類主機的工作精度、性能、壽命、可靠性和各項經濟指標,都與軸承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是學技術的發(fā)展,各類主機對軸承提出了很多特殊的要求,這些要求反過來又促進了軸承工業(yè)的發(fā)展,研制和生產出許多特殊種類的軸承。軸承在國民經濟發(fā)展和國防建設中正起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軸承技術代表著世界整個工業(yè)的發(fā)展水平。
(二)總體情況
軸承有多種結構類型,可以采用各種方法分類。但通常按軸承中滾動體種類的不同,將其分為球軸承和滾子軸承,并按軸承所能承受載荷的主要作用方向分為向心軸承和推力軸承。此外,還有適用于移動運動(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的軸承和支承。
各類軸承所占比重在不同的國家中有所不同。如日本1994年共生產各類軸承26.6萬套,5440億日元,其中球軸承17.5億套,占65.8%;滾子軸承8.9億套,占33.5%;其它軸承僅0.2億套,占0.7%?傮w情況顯示,球軸承是世界軸承工業(yè)的主導產品之一。
1、主要技術與經濟指標
盡管軸承只作為各種主機支承元件,但由于品種繁多、加工精密、尺寸范圍大,所以軸承工業(yè)是機械工業(yè)中一種特殊的獨立產業(yè),并已形成了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生產軸承品種5萬種以上,規(guī)格多達15萬種以上。最小的軸承內徑已小到0.15~1.0mm,重量為0.003g,最大的軸承外徑達40m,重340t。1997年世界軸承總產量超過100億套,總銷售額約300億美元,其中北美、日本、西歐占世界軸承產量的78%,美國、日本、德國已形成世界三大軸承市場。一些世界著名的軸承公司,如瑞典的SKF公司、德國的FAG公司、日本的NSK公司、美國的TORRINGTON公司等,在世界500家大公司中均榜上有名。(據美國《幸!冯s志1994年報道,在世界500家大企業(yè)中,SKF排387位、NSK排404位、TORRINGTON公司的母公司英格索爾·蘭德公司排在369位)。
2、產品及相關技術水平
軸承的整體技術水平,在近30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高精度、高轉速、高可靠性、長壽命、免維護保養(yǎng)以及標準化、單元化、通用化已成為軸承的基本技術標志。特別在軸承基礎技術進步、通用產品的結構改進、專用軸承單元化和陶瓷軸承的開發(fā)等方面成效最為顯著。
(1)基礎理論
軸承基礎理論主要指壽命理論、額定靜載荷和極限轉速等有關的理論。
百余年來軸承壽命理論的研究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45年以前的Stribeek的載荷分布理論,第二階段是1945~1960年間Lundberg和Palmgren軸承疲勞失效理論,第三階段是1960~1980年間的壽命修正理論,第四階段是1980~1998年間以Loannides和Harris為代表的新壽命理論。196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經典的L-P公式作為軸承額定動載荷與壽命計算方法標準列入ISO/R281中。近年來,由于材料技術、加工技術、潤滑技術的進步和使用條件的精確化,使軸承壽命有較大提高,ISO適時地給出了含有可靠性、材料、運轉條件和性能等修正系數的壽命計算公式。八十年代以來Harris等學者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提出接觸疲勞極限的新理論,將壽命理論又向前推進了一步,使軸承壽命計算方法不斷完善。
允許軸承發(fā)生相當于萬分之一滾動體直徑的永久變形,一直是ISO額定靜載荷標準的基礎。最新的額定靜載荷理論的貢獻是給出了對應于這個永久變形的各類軸承的最大滾動體接觸應力。
軸承極限轉速研究也取得了新進展。當前世界上較有影響的軸承公司如瑞典的SKF、德國INA、FAG、日本NTN等公司對極限轉速的定義、限定范圍與使用條件都作出了較科學的規(guī)定,使極限轉速的研究更加深入。
(2)設計理論
傳統(tǒng)的軸承設計以其應用的理論和方法而言,多采用靜力學和擬靜力學設計方法。近五十年來,軸承設計理論有很大發(fā)展,先后提出和應用了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動力學及擬動力學、彈性流體動力潤滑理論,有力地促進了軸承產品設計和應用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與此相適應,電子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已在各國軸承設計計算中廣泛應用,從而把軸承設計計算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3)通用軸承的結構改進
量大面廣的通用軸承產品的結構一直圍繞著提高軸承載荷、延長使用壽命、增加強度與剛性、減少摩擦磨損、降低噪聲、減小體積、減輕重量、采用新材料及免除維護保養(yǎng)作為不懈努力的目標。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國外通用軸承已全部實現了更新換代,形成了新一代的加強型產品。通用軸承內部結構的改進,主要通過減小套圈壁厚、加大滾動體直徑與長度、采用對數母線凸度滾子、改變保持架結構與參數、改變引導方式、增充軸承內密封及改善檔邊接觸來實現。
(4)軸承產品技術
國外軸承產品的發(fā)展當今具有五個顯著的特征:
A、堅持產品的“三化”方向,以最少的品種滿足不同產業(yè)的多樣化需求,并有利于產品規(guī);a。
B、產品向輕量化、功能組件化、單元化、智能化發(fā)展,以滿足主機產品更新換代要求。
C、產品向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摩擦、低振動、低噪聲發(fā)展。
D、采用和發(fā)展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以及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信息管理系統(tǒng)(CIMS/IMS)技術。
E、在軸承產品上采用現代高新技術,如新鋼種、新型工程陶瓷材料、表面改性技術及新的設計理論等,以發(fā)展軸承可靠性技術。
上述五個特征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技術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滾動軸承第四委員會(ISO/TC4)現頒布正式軸承標準44項、技術報告3項,世界各國都等同、等效采用國際標準,確保軸承“三化”水平。
軸承精度:國外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集中裝配設計”的概念,即通過軸承在設計和工藝階段的相關公差設計,使之控制在一定的公差范圍內,經過最少組別的選配,就可實現批量化集中裝配,裝配后的軸承游隙,裝配高等均完全符合標準要求。經檢測發(fā)現國外名牌產品的尺寸精度一致性較好,基本集中在公差帶的某一范圍內,且離散度較小。如國外精密機床主軸軸承的軸、徑向跳動在0.5μm以下;薄板軋機工作輥軸承可保證思輥徑向擺動量在板厚的3%以下;日本NMB公司研制成功的硬磁盤驅動器高精度小型整體球軸承的重復精度在0.1μm以下。
軸承性能:主要表現在用于航空航天工業(yè)配套和高技術所需的專用軸承高速、高靈敏、高可靠性及耐高溫、耐低溫、耐腐蝕、耐輻射和耐真空度的能力;通用軸承的轉速、溫升、振動、噪聲和密封等性能兩方面。
專用軸承中的飛機發(fā)動機主軸軸承的速度參數dn值已達到(2.25-2.5)×106mm.r/min,耐高溫能力達250~300℃,壽命1000h。dn值為3×106mm.r/min的軸承國外正在研制;陀螺儀軸承精度達ABEC9級(P2級)、摩擦力矩僅為0.001~0.002mNm;火箭發(fā)動機渦輪泵軸承,耐低溫能力達-253℃(液氫)~-183℃(液氧),轉速20000~40000r/min,壽命7h;原子能反應堆的軸承溫度高達650℃;迄今美國已研制出能耐133.3×(10-11~10-13)Pa高真空度軸承。通用軸承中機床主軸軸承為適應CNC機床的需求發(fā)展很快。如現代數控車床主軸轉速可達到3500~10000r/min,比普通車床提高1/3至3倍;磨床主軸軸承,SKF公司推出大接觸角60°的角接觸球軸承,國外主要軸承公司已系列生產,此類軸承與雙列向心圓柱滾子軸承組合使用,可顯著提高速度性能;法國GAMET公司推出的空心滾子圓錐軸承,改善了軸承溫升,是現今機床主軸軸承精品。工業(yè)機器人精密薄壁軸承國外已有常溫環(huán)境下、大于150℃高溫環(huán)境下和在腐蝕、輻射、污染工況下使用的各種類型,有的已實現產業(yè)人,并正向精密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方面發(fā)展。近年來,隨著機電產品的發(fā)展,一些精密機械和高檔家電對軸承的音質控制提出了相當嚴格的要求。為降低軸承振動、改善軸承間質,提高軸承的無異音合格率,國外在產品設計、加工工藝、工裝設備、潔凈度控制、鋼球加工及保持架改進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有益的經驗。如日本NSK的6202“靜音”軸承噪聲值僅26dB左右。除加工工藝外,潤滑脂對軸承的振動和噪聲有較大影響。國外一些著名軸承公司均采用軸承專用脂來降低軸承的振動和噪聲,如SKF公司按照不同的溫度、轉速、載荷等使用條件以及軸承尺寸大小來選用不同的軸承專用脂;NSK公司相繼開發(fā)了AV2、NS7和NSC等低噪聲軸承專用脂,較好地控制了噪聲,延長了軸承的噪聲壽命。目前國外常見的軸承異音在線檢測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測量軸承振動的峰值,用峰值因子來判別軸承是否有異音。另一種方法是在測振儀上接示波器,通過示波器上的波形幅值及波的形狀來控制。這兩種方法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密封軸承的密封特性是衡量軸承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全世界密封軸承的產量約占軸承總產量的70%,各類通用軸承都有密封軸承系列。九十年代日本KOYO公司的輕接觸密封、SKF公司推出的雙唇非接觸式橡膠密封、FAG公司的高速主軸軸承密封、INA公司滿滾子軸承聚脂密封、TIMKEN公司的通用圓錐滾子軸承密封、FAG公司的軋機軸承密封等,都代表了當代密封軸承技術的最新成果。
軸承壽命和可靠性:國外深溝球軸承的臺架試驗壽命一般為計算壽命的8倍甚至十幾倍以上,可靠度高達98%以上,甚至達99.9%;圓錐滾子軸承一般為計算壽命的4~6倍,甚至8倍以上,可靠度達98%以上。一些為重點主機配套的軸承壽命亦較長。如鐵路貨車軸承壽命達150~200萬公里,可實現十年無更換;鐵路客車軸承如日本、意大利的高速列車速度可達350km/h,行駛壽命為150~300萬公里,可靠度80萬里達90%。載重汽車輪轂軸承行駛壽命達25萬公里。軋機軋輥軸承扎制壽命可達60~80萬噸鋼等等。
軸承新結構、新產品:
首先是軸承單元化技術方興未艾。軸承行業(yè)為了方便用戶的裝拆、免除維持和減輕結構件重量,已越來越注重開發(fā)軸承單元,比較典型的軸承單元有汽車輪轂單元、自調心汽車離合器軸承單元、汽車水泵軸連軸承單元、帶座外球面軸承單元、軋機軸承單元、鐵路軸承單元、計算機磁盤驅動器主軸軸承單元、氣流紡杯軸承單元、鉆銑床高速主軸軸承單元等。
第二、SKF近年來開發(fā)了一種很有發(fā)展前途的CARB專利軸承產品。它是一種單列、長腰鼓形調心滾子軸承,既具有圓柱滾子軸承的承載能力,又具有雙列調心滾子軸承的調心性能,還具有這兩類軸承所不具備的軸向位移調節(jié)能力,是圓柱滾子軸承、雙列調心滾子軸承、調心球軸承、滾針軸承等的理想換代產品。SKF1998年CARB軸承銷售額達到2.5億克朗,約為年銷售額的1%。
第三、陶瓷軸承是近三十年來興起、不為發(fā)展并逐步走向工程應用的一種高性能軸承產品。現有全陶瓷軸承(套圈、滾動休均為陶瓷)和混合陶瓷軸承(僅滾動體為陶瓷)兩種。陶瓷軸承具有高速(dn值達300萬)、長壽命(約為鋼制軸承的3~5倍)、耐摩擦、高剛度、重量輕(只有鋼制軸承的60%)、防磁、絕緣和承受缺油潤滑等等優(yōu)點,在航空、兵器、機床、汽車等領域使用陶瓷軸承或陶瓷球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第四、直線運動支承組件已廣泛應用于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工業(yè)機器人、自動生產線上,并實現專業(yè)化生產。這種組件系指直線導軌和滾珠絲杠,與滑動系統(tǒng)相比,具有結構剛性高、定位精度高、摩擦阻尼小、精度保持性好等優(yōu)點,也是一種有廣泛應用前途的產品。
第五、非滾動化軸承產品的應用引起很大關注,如磁懸浮軸承是可能替代滾動軸承的一種機電一體化產品,它的最突出優(yōu)點是磨耗小,如在汽車中使用磨耗量僅為滾動軸承的千分之一,且轉速可達3×105r/min。這種產品已用于陀螺轉子、節(jié)能電機、計算機磁盤傳動機構和電主軸支承中。
(5)材料應用技術
在眾多影響軸承壽命和可靠性的因素中,材料是一個重要項目。1905年德國使用SAE52100高碳鉻鋼制造滾動軸承后,到1920年已被廣泛用于滾動軸承制造,這是世界滾動軸承工業(yè)所用的第一代專用軸承鋼。五十年代末真空脫氣鋼問世,八十年代推廣了真空脫氣鋼和鋼包精煉,使軸承鋼的純度大為提高。如最近的日本“Z級”軸承鋼含氧是僅為7PPM左右,最近的“EP級”軸承鋼的夾雜物更為細小和均勻。美國的ASTMA295-94和SKF的D33-95標準均規(guī)定真空脫氣含氧量小于或等于15PPM。值得注意的是,國外一些大的軸承集團公司本身就生產軸承鋼,如SKF公司1997年精煉軸承鋼達44萬噸、銷售額為33.9億克朗,占年銷售額的8.6%。該公司在瑞典的Ovako鋼鐵公司是歐洲軸承鋼的主要供應者,占其市場份額的40%,是目前世界上淬透軸承鋼的最大生產者。美國的TIMKEN公司的軸承鋼的年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例高達32%。此外,日本和德國在耐熱鋼的研究上也取得重大進展。
非金屬材料用于滾動軸承制造中,主要是陶瓷和塑料。FAG、SKF、KOYO等公司都推出了陶瓷軸承新品種,世界陶瓷軸承年度貿易額超過4億美元。塑料被廣泛用于軸承的保持架,如德國SKF子公司有70%的圓柱滾子軸承和85%的新一代圓錐軸承采用了塑料保持架;FAG公司塑料保持架軸承占其軸承總產量的30%。
(6)加工、測試、專業(yè)化和自動化水平
軸承是批量生產的精密產品,只有用先進的制造技術和相應的設備,才能保證產品的精度、性能、壽命、可靠性和成本等技術經濟指標的實現。
在工業(yè)發(fā)達的國家里,對批量較大的標準軸承,通常都采用高效、高精度的自動化設備加工制造,對批量更大的則組織自動生產線、自動化車間甚至自動化工廠進行生產。如毛坯生產中采用高速鐓鍛機、多工位壓力機和冷輾技術;車加工 中采用多軸自動車床;熱處理已開始采用激光淬火技術;磨超加工一直以高速、高效為發(fā)展方向,國外套圈內表面磨削速度已達60~80m/s,外表面80~120m/s,同時大力開發(fā)了磨削-超精研自動生產線,應用CBN砂輪磨削、自適應磨削,在線測量技術和故障自動診斷等新技術,并配以軸承自動裝配生產線,確保生產效率,穩(wěn)定產品質量;納米級(10~3μm)軸承加工與測量技術已取得進展;伴隨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與廣泛應用,在鐵路軸承、航空軸承、汽車軸承等試驗中,采用了仿真試驗技術,開發(fā)了不同類型的軸承模擬試驗機。
美國、日本、法國等軸承工業(yè)發(fā)達的國家,生產集中度和專業(yè)化水平都較高。如德國三大公司軸承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6%,美國四大公司占56%,而日本五大公司占有率高達99.2%。國外較大的軸承公司的廠、點都按品種類型、尺寸段、零件以至加工工序組織專業(yè)化生產,不存在產品重復現象,更沒有中小企業(yè)與大公司大量重復生產同一產品的情況。如日本軸承專業(yè)化企業(yè)生產的零部件已占全部產量80%,而工序專業(yè)化公司和軸承毛坯鍛造公司、車加工專業(yè)公司、熱處理專業(yè)公司也大量涌現,形成了按專業(yè)分工,規(guī)模生產,各自發(fā)揮優(yōu)勢的協(xié)作網絡。
國外軸承產品及相關技術取得飛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斷增加對科學技術和產品開發(fā)的投入,加強自身的競爭地位。如美國機械工業(yè)科研費用普遍占其產值的3%~5%;SKF公司用于科研開發(fā)、技改投入和設備購置等費用1995年達29億克朗,約上總銷售額的9%;日本各軸承企業(yè)每年的技術開發(fā)和技術改造的投入都不低于銷售收入的10%,充分體現了日本“科技立國”的戰(zhàn)略思想。
二、國外軸承工業(yè)的發(fā)展歷程與特點
世界軸承工業(yè)興起于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1880年英國開始生產軸承,1883年德國建立了世界上首家軸承公司(FAG喬治沙佛公司),1889年美國開辦了ND軸承廠(現為通用汽車軸承公司新第泊橋海特軸承部),歐美其它大型軸承企業(yè)基本上都在二十世紀初葉奠定了今天的基礎。日本軸承工業(yè)形成于歐美之后,1910年瑞典SKF公司向日本提供樣品,使“軸承”第一次單獨在日本露面。其后,日本NSK、NTN等軸承公司先后于1914年和1918年建立。第三世界國家的軸承工業(yè)起步更晚,與其整個科學技術和機械工業(yè)一樣,處于相對落后的局面。
總體上講,世界軸承工業(yè)的形成與發(fā)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世界軸承工業(yè)的初創(chuàng)階段,時間是十九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初期。當時,軸承發(fā)明、應用雖然已有一段時間,而軸承的工業(yè)化生產則從無到有,剛剛起步,相當幼稚。主要特點是:
1、生產規(guī)模極小,一個大廠也只有十幾人到幾百人,日產量不過幾套到幾百套,屬于手工作坊式生產;
2、設備簡陋,技術落后,多是憑經驗生產;
3、材料以碳鋼為主,精度不高,價格卻昂貴;
4、品種極少,用途十分有限。當時軸承生產技術只掌握在英國、德國、瑞典、美國等少數企業(yè)手中。
第二階段,即世界軸承工業(yè)的成長階段,時間大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刺激了軍事工業(yè)的發(fā)展,軸承在軍事工業(yè)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加之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一戰(zhàn)后的短暫穩(wěn)定和二戰(zhàn)中的軍火急需,促使世界軸承工業(yè)迅速發(fā)展。主要特點是:
1、生產規(guī)模急劇擴大,產量迅速提高,主要軸承生產國家年產量超過3500萬套;
2、生產設備完善,技術手段先進,普遍采用了機群式批量生產;
3、軸承材料發(fā)展到以鉻鋼等合金鋼為主,產品質量大為提高;
4、軸承品種增加,廣泛用于汽車、飛機、坦克、裝甲車、機床、儀器、儀表、縫紉機等眾多領域。在這時期,人們對軸承的認識和重視升華到了空前的高度。
第三階段,即世界軸承工業(yè)的發(fā)展階段,時間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經過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人們迎來了和平時代,國際經濟復蘇繁榮,使人類開創(chuàng)了和平發(fā)展的新紀元。伴隨航空航天、核能工業(yè)、電子計算機、光電磁儀器、精密機械等高新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體現當代科學技術水平的世界軸承工業(yè)進入一個全面革新制造技術,迅速發(fā)展品種,軸承精度、性能、壽命日益成熟完善的歷史新時期。這個時期的特點是:
1、軸承企業(yè)規(guī)模超級化、集團化,形成了超千逾萬人的大型企業(yè)集團和跨國公司,如日本的NSK、NTN、N MB,瑞典的SKF,美國的TIMKEN、德的FAG等;
2、軸承產量猛增。五十年代初期,世界軸承總產量不過9億套,六十年代初已達18億套,七十年代初為40億套,八十年代初上升到70億套,九十年代后期已超過100億套;
3、軸承品種繁多,用途日益廣泛。既有傳統(tǒng)的單列、雙列、多列球軸承,圓柱滾子軸承、滾針軸承、圓錐滾子軸承等,又有萬向節(jié)軸承、超薄壁軸承、空氣軸承,各種在高速、高溫、低溫、防磁、耐腐蝕等特殊工況下使用的專用軸承等等;
4、設備先進,自動化程度高,測試手段完善,工序間電腦管理,少人無人操作,技術水平高,生產效率高。如日本NTN公司的盤田制作所球軸承廠有自動線35條,每條生產線僅5人管理,日產40萬套,年產1.68億套;
5、軸承材料高級化、復合化、多樣化,因而軸承質量有較大提高。軸承材料不僅包括高碳鉻鋼、滲碳鋼、不銹鋼、耐熱鋼、工具鋼等金屬材料,而且還有陶瓷、塑料、石墨和碳纖維等非金屬材;
6、軸承國際貿易空前發(fā)展?梢哉f世界軸承工業(yè)促使所有使用軸承的工業(yè)、行業(yè),領域發(fā)展繁榮起來,對于整個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緊跟時代步伐,世界軸承工業(yè)經過一百余年的艱苦奮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在其成長、發(fā)展、壯大的過程中,也經歷了諸多困難的挫折,經受了國際風云變幻的嚴峻考驗。最為突出的是經歷了九十年代初世界經濟衰退期和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猛烈沖擊,世界軸承工業(yè)一度陷入了徘徊發(fā)展的困境之中,生產縮減、產品積壓、銷售下降、效益滑坡,有的軸承公司甚至出現經營虧損。如美國軸承制造業(yè)1992年虧損2.3億美元,近年來美國對亞洲地區(qū)的出口以年均30%的速度下降,對泰國、韓國和FAG公司1993年財務收入虧損9400萬德國馬克;瑞典SKF公司1993年財務收入虧損3.29億瑞典克朗,1998年虧損更大,達9.99億瑞典克朗;日本軸承行業(yè)自1990年創(chuàng)下6300多億日元的的產值記錄之后,1991年便開始滑坡,1992年以后跌破6000億日元大關,節(jié)節(jié)敗退。1998年公布的日本企業(yè)年報表明,NSK、KOYO、NTN、NACHI無一例外地繼續(xù)滑坡。世界經濟的蕭條和亞洲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視,這期間世界軸承工業(yè)的發(fā)展前途忽明忽暗,一會兒被拋至低谷,一會兒又似乎峰回路轉,一波三折,使軸承行業(yè)的人們飽嘗了酸甜苦辣。面對風云變幻的形勢,各軸承公司不得不調整發(fā)展計劃和經營策略,試圖擺脫困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有:
1、以SKF和FAG為代表的歐洲軸承公司,從生存需要出發(fā),采取裁減雇員、賣掉部分非核心軸承廠、關閉部分非核心部分等“斷臂”措施。如1993年FAG賣掉部分工廠和業(yè)務部門,減少6850多人,實行合理化又裁員7830人,結果在1994年銷售額下降的基礎上反而扭虧為盈,財務收入盈利2700萬德國馬克。在這次“斷臂”行動中,SKF先后賣掉在美國等地的一部分非核心軸承廠,轉出了大量非軸承工廠和部門,到1998年SKF集團在經營領域中,軸承的份額從八十年代中期的60~70%上升到86%。
2、以日本五大軸承公司(NSK、KOYO、NTN、NACHI、NMB)為代表的亞洲軸承公司,加大了拓寬經營范圍的力度,不斷向機械零件為主的機械制造業(yè)拓展經營范圍。
目前,日本五大軸承公司的主導銷售產品除軸承外,還包括機械零件、汽車零件、精密機械、電子儀器及電子元件、液壓機械、鋼材等非軸承產品,而且比例較高。如1997年NSK集團公司綜合銷售額為4932億日元,其中軸承部分銷售額3161億元,占64%,而非軸承產品的銷售額為1771億日元,比例高達36%。
3、各大軸承公司紛紛向海外擴張,特別是向發(fā)展中國家擴張。為扭轉軸承工業(yè)不景氣局面,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各國出于本國利益需要而構筑貿易壁壘,各大軸承公司除調整產品結構和經營策略外,還加快了向海外擴張的步伐。如從1993年以來,NSK、KOYO、NTN、NACHI、NMB等公司紛紛奔向英、美、東南亞及中國等12個國家投資建廠,其中向亞洲投資最大的首推NSK公司,先后在韓國、印尼、馬來西亞建成3個軸承廠。1995年NSK又在中國江蘇昆山市同虹山軸承總廠的昆山分廠合資興建了年產高精密小型球軸承3600萬套的昆山恩斯克虹山有限公司。到1994年底,日本六大公司在國外開辦了生產廠點近50家,產值超過220億日元,占日本軸承工業(yè)總值的1/3。SKF公司從九十年代初期開始也先后到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和中國等地投資辦廠,其中1996年SKF和中國組建了中瑞合資北京南口斯凱孚鐵路軸承有限公司。還有由美國投資或技術援助下成立的美國本土以外的軸承生產中心就有近10個之多。通過海外擴張,給各軸承公司帶來了生機和注入新的活力,增強了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各國政府和行業(yè)組織在振興軸承工業(yè)中的重要作用
在振興世界軸承工業(yè)中,各國政府和行業(yè)組織發(fā)揮了很大作用,日本、美國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日本政府自五十年代以來陸續(xù)通過立法手段來推動工業(yè)的發(fā)展,先后三次制定機械、機電振興法,把軸承作為特定機械(即振興對象)給予扶持。在指定特定機械之后還為每類特定機械所屬的行業(yè)制定一個合理化基本計劃,其內容包括特定機械在目標年度內在性能、質量、生產費用等方面要達到的目標,必須添置的設備種類和金額,必須處理的陳舊設備種類及處理方法,提高生產技術和提高效率等問題。此外,還調整不合理的生產體制,即要限制生產品種,劃分企業(yè)的生產范圍,組織專業(yè)化生產等。通過振興法的實施,加強了包括軸承在內的基礎部門,調整了機械工業(yè)內部結構;日本政府提供了1300億日元的貸款,用于更新大量陳舊設備,實現了設備近代化;組織適度的生產規(guī)模,發(fā)展了專業(yè)化生產,建立了合理的生產體制;促進了中小企業(yè)近代化;產品實現升級換代,由勞動密集型發(fā)展到知識密集型,使包括軸承在內的機械工業(yè)發(fā)展成為日本最重要的出口產業(yè)。
當前日本軸進出口之勢日益強勁,與日本政府的組織和指揮是分不開的。日本制訂出口策略和實施出口措施的總指揮就是日本政府。日本政府通過產省挑選"出口目標",協(xié)調出口事務,集中力量一齊上陣。在軸承出口方面,日本政府執(zhí)行一套日本人稱之為“計劃導向的市場經濟”,尤其在出口價格、市場劃分、出口目標、海外投資和生產基地建設方面,無不受到政府的指導和干預。在日本政府的扶植下,到八十年代中期,微型及中小型軸承的海外產量接近15億套,幾乎壟斷了全世界微小型軸承的市場。在日本公司的競爭下,美國至少有9家生產6203型軸承的企業(yè)先后關閉,歐洲的英、法、德、意等國的軸承廠家也因小型軸承生產成本過高,抵御不過日本產品而紛紛停止生產。據說在西歐市場上,人們看到的基本是日本五大軸承廠家的產品。
為推動軸承出口,彌補由于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損失,1999年美國商務部制訂了《國家出口戰(zhàn)略》,提出了拓展出口8項工作重點:
1、充分發(fā)揮國家貿易促進協(xié)調機構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國家貿易促進協(xié)調委員會幫助企業(yè)解決國際貿易爭端,并充當出口企業(yè)的信息樞紐;
2、幫助出口企業(yè)抵御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是促進市場開發(fā),加速政策改革,幫助企業(yè)向進出口銀行獲得所需資金;
3、放松對不發(fā)達國家的援助條件;
4、減少對華貿易逆差,主要是貿易促進協(xié)調委員會各成員采取戰(zhàn)略行動,通過擴大商業(yè)合作及存在巨大潛力的領域來擴大美對華出口;
5、迎接歐元挑戰(zhàn)。貿促會將全面衡量歐洲貨幣聯盟全面運作后可能對歐洲市場產生的影響,重點是由此產生的機遇和帶來的挑戰(zhàn),并相應調整促進對歐出口的戰(zhàn)略;
6、評估重要新興市場,開拓新的市場;
7、加強對中小企業(yè)的服務。貿促會通過加強信息交流,利用因特網幫助企業(yè)出口產品或開展融資服務;
8、強化宣傳措施,使貿促會各成員更有效地推銷自己的產品。
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行業(yè)組織在保護國內產業(yè)、支持國內企業(yè)增強國際競爭力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是:
1、價格協(xié)調。為了避免出現企業(yè)采用低價格戰(zhàn)略打入國際市場,競相壓價,從而遭到進口國的反傾銷或補貼訴訟,不少國外的行業(yè)協(xié)會進行協(xié)調其行業(yè)產品價格,確定最低限價工作,以保護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合理價位,減少國際貿易中的摩擦;
2、利用WTO保障條款,維護本國經貿利益。WTO的保障條款規(guī)定:當某種商品的進口對國內相關商品造成嚴重損害或形成嚴重損害的威脅進,該進口國可以采取臨時性的限制措施來保護國內的產業(yè),例如提高關稅,實施進口數量限制等。在利用保障條款時,必須提供全面詳細可靠的證據,行業(yè)協(xié)會此時可以代表行業(yè)提出報告;
3、作為反傾銷、反補貼申訴的起訴人。從各國的實踐看,行業(yè)協(xié)會作為起訴人的案件占絕大多數,而以政府反傾銷機構或單個企業(yè)作為起訴人的情況十分少見;
4、幫助企業(yè)應訴。行業(yè)協(xié)會采取聯合行動,對反傾銷行動的對抗能力明顯增強;
5、幫助企業(yè)開拓國際市場,加強與國外有關行業(yè)組織的聯系;
6、代表行業(yè)利益,對政府決策施加影響;
7、進行行業(yè)標準的制定及貿易信息和貿易事務的服務等等。
四、國外重點軸承企業(yè)簡介
瑞典的SKF集團公司,日本NSK、KOYO、NTN、NACHI、NMB集團公司,德國的FAG、INA集團公司,美國的TIMKEN、TORRINGON集團公司是當今世界軸承工業(yè)中實力最強、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十大軸承集團公司,而且都是跨國集團公司。全世界的軸承集團生產廠家數以千計,而世界軸承市場近80%的份額則是由這十大軸承公司所占領(據統(tǒng)計,SKF占世界軸承市場16%、日本五大公司占33%、德國FAG、INA占16%、日本五大公司占33%、TIMKEN、TORRINGTON占13%)?梢哉f,這十大軸承集團公司代表著全世界軸承工業(yè)的實力和科技水平。
就地區(qū)而言,十大軸承公司市場份額各有側重和不同,這也是相互間競爭的結果。在歐洲,SKF的市場占有率約為1/3,明顯處于優(yōu)勢,居第二、三位的分別是FAG和INA。就單個制造商來說,日本公司在歐洲占的份額較少,但如果就全部日本公司來說,他們合起來約占歐洲市場的1/6。在北美市場,美國TIMKEN的市場占有率最高,其次是TORRINGTON公司,SKF居第三位。TIMKEN的市場占有率約為1/5,SKF為12%,日本公司為1/7。在拉美、非洲和中東,SKF都占有約1/3的市場,其次是FAG和TIMKEN。在亞洲除日本以外的地區(qū),SKF公司和日本的NSK、NTN公司市場占有率較高。在日本,SKF公司的市場份額近幾年來翻一番,現已達2%,成為日本進口商的首選軸承制造商。若將世界軸承市場按用戶類別分為轎車、卡車、機械、鐵路及維修用零部件市場等,則SKF在除了電動機市場以外的各類市場上的占有率都是較高。
(一)瑞典SKF集團公司
SKF集團公司是軸承世界的超級大國,于1907年由瑞典工程師溫奎斯特發(fā)明自動調心雙列球軸承后隨之建立,總部設在瑞典的哥德堡。
該公司業(yè)務遍及全球,在20多個國家建有生產廠點80多個,在100多個國家設有190余家銷售公司或專業(yè)公司,銷售網點1萬余家,是一個名符其實的跨國集團公司。
SKF公司中滾動軸承、密封件和特種鋼是它的三個最大的產品部門,在1998年公司總銷售額中三種產品的銷售額分別為324.53億克朗、41.29億克朗和32.29億克朗。滾動軸承部門又分為機械部、汽車部、電力部和服務部,機械部的軸承品種主要是調心滾子軸承、圓柱滾子軸承、角接觸球軸承、直線運動軸承和高精密機床主軸;汽車部生產圓錐滾子軸承、輪轂單元及特種軸承;電力部主要生產深溝球軸承;服務部負責向工業(yè)維修市場供應軸承,它有7000多個授權經銷商。密封件的主要市場在北美,約占69%,其次是西歐,占24%,其主要產品有合成橡膠密封件、粘合活塞密封和氣門桿密封。特種鋼的主市場是在西歐(不含瑞典),占50%,其次是北美,占23%,瑞典占22%。該公司現有產品品種2萬個以上,銷往1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用戶達100萬戶。
SKF公司十分重視科技開發(fā),并為此投入了大量資金。早在1921年就在哥德堡總部設立了第一研究機構,約有30多名研究人員從事專業(yè)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fā)工作。后又在荷蘭建立了歐洲工程研究中心,匯集了來自歐洲十幾個國家的170多名專家,每年開發(fā)的技術達150多項,成為SKF的硅谷。在日本還設立有產品服務中心,其規(guī)模、條件與能力都屬世界一流水平。
據SKF集團2000年上半年年報統(tǒng)計,該集團凈銷售額為198.94億克朗,營業(yè)利潤為18.42億克朗,稅前叫入為15.09億克朗,純利潤為9.24億克朗,雇員40648人。
(二)日本NSK集團公司
NSK公司成立于1916年,是日本首家生產軸承的廠家,創(chuàng)業(yè)以來以軸承制造為中心,為適應現代化產業(yè)的需要,積極開展產品的多元化經營和國際化貿易,現已發(fā)展成為著名的跨國公司。公司總部設在東京,在日本國內有20多個軸承生產廠、分公司,在日本國外有50多個獨資、合資分公司或銷售分公司,分布在世界五大洲。
NSK的三大主要產品是軸承、汽車零部件和精密機械及零部件。軸承產品主要有球軸承、滾子軸承和鋼球。汽車零部件主要有方向盤、氣密部件、單向離合器等。精密機械及零部件主要有車床、多工序自動數字控制機床、滾珠絲杠、磨削主軸等。其總資產1995年達6918.13億日元。
NSK注重科技開發(fā)的經費投入,在國內有綜合研究所、精機技術中心等6個研究中心,在英國諾丁漢城建立了歐洲軸承工業(yè)研究中心,在美國有美國技術研究中心,在中國昆山也設有技術中心,這些都是有影響的科研生產開發(fā)基地。
近年來,NSK采取了全球性的經營策略,達到了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增強了競爭力。在市場銷售上,把國內和國際的經營活動結合起來。它的國內企業(yè)正在把生產基地轉到國外,通過在海外的工廠滿足這種轉產需求,同時增加使用當地原料和零件,減少使用從日本出口的散件。為減少國內工廠的成本,還增加了原料的進口,通過這些措施,NSK公司正在創(chuàng)建一種“貨幣中立”的經營結構。第二個目標是進一步擴展了全球化經營。主要措施一是在全球的所有生產廠都貫徹“質量成本交貨”概念;二是建立和發(fā)展產品的共同供貨網絡,以全球網絡管理概念為基礎,充分考慮到世界范圍的需求和供貨條件、貨幣匯率、分銷網絡,加強與當地生產者聯系。
五、國外軸承工業(yè)未來發(fā)展趨勢
(一)總體發(fā)展趨勢
隨著國際上工業(yè)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世界軸承工業(yè)將走向新的輝煌。當前世界軸承工業(yè)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課題,而這些課題的研究和突破,也就為世界軸承工業(yè)本身的發(fā)展提供了最好的歷史機遇。
1、地位更加重要,產品更加多樣化、精密化和高技術化
軸承工業(yè)不但在工業(yè)、農業(yè)、國防、高科技及其他領域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且與日益提高的人們生活水準(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關系將越來越密切。雖然人們很少直接使用軸承,但在現代生活中,通過乘車、船、飛機,使用攝、錄像機、洗衣機、電腦等,都會間接利用軸承,甚至在豪華的鉤魚桿上也裝有精致如同首飾的微型軸承。在世界范圍內,人們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及環(huán)境保護等等方面提出了愈來愈多近乎苛刻的要求,這就要求不斷開發(fā)多種多樣精密、高技術的軸承新品種,適應能源、資源環(huán)保、高新技術諸方面的發(fā)展需求。例如滾子軸承的生產,現多采用淬透性或表面滲碳淬火的合金網,將來則對材料要求盡善盡美,某些軸承需要使用耐熱防銹材料,包括陶瓷材料等。在鋼材的冶煉工藝上,將推廣采用VIM(真空熔煉)、VAR(真空電。、PAM(等離子電。┖虴BM等新技術以及陰極真空噴鍍、離子鍍膜等新技術、新工藝,使軸承鋼的純度更高、性能更好。軸承應用領域將更加擴展,如直線運動軸承、滾珠絲杠、流體靜力軸承、流體動力軸承、磁浮軸承、超薄壁軸承、超高速、超高溫、超低溫軸承等等將在更新的空間發(fā)揮威力。綜觀未來軸承發(fā)展趨勢,將趨向于高速便捷、體積小、精度高、重量輕、單元化、無需維修和耐特殊環(huán)境的高性能。
2、生產規(guī)模大型化、國際化、集團化
由于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經過優(yōu)勝劣汰,目前一些大軸承集團公司將通過改組、分化和重組,形成一些新的超級大集團和新的更強的跨國集團公司。這些超級公司將左右世界軸承工業(yè)局勢,產銷占據壓倒優(yōu)勢的地位。
3、產業(yè)資金密集化,用于科技開發(fā)的投入將更多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斷對世界軸承行業(yè)提出各種近乎苛刻的新要求,諸如精度、速度、性能、壽命、耐熱、耐蝕、適應惡劣環(huán)境的能力等等。為此,各軸承企業(yè)每年都要付出高額的產業(yè)資金投入,而且今后的趨勢是投資密度更高,金額更大。
跨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的發(fā)展,各國軸承工業(yè)發(fā)展水平之間存在的差距將會不斷縮小,地區(qū)存在的成本優(yōu)勢也將不再明顯,軸承工業(yè)的競爭將更多地體現在技術競爭上,只有掌握了技術的優(yōu)勢,才能處于領先地位。這將迫使各國不斷加大用于科技開發(fā)的資金投入,投資力度將更大。
4、生產管理將趨于系統(tǒng)化、自動化、智能化
未來各主要工業(yè)領域的技術將繼續(xù)突飛猛進,產品品種將日趨多樣化,用戶的需求更加五花八門,產品批量變得更小,交貨期進一步縮短,還要按照用戶的預算精確控制成本。這就要求加快系統(tǒng)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管理步伐,從而使自動線、機器人、電腦網絡將整個企業(yè)從研究設計、生產、銷售聯成一體,形成CIMS(電腦集群管理)系統(tǒng),CAD、CAM將大為普及,最終構成智能化生產系統(tǒng)--IMS,更加靈活自如地隨時隨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總之,未來將是世界軸承工業(yè)高度發(fā)展的黃金時代。
(三)世界經濟"五化"趨勢為繁榮軸承工業(yè)開辟新的發(fā)展空間
在跨入新世紀的今天,人們可以看到世界經濟的發(fā)展明顯地呈現出五大趨勢,即全球化、區(qū)域化、網絡化(信息化)、自由化與市場化。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或一體化趨勢是以經濟國際化為前提的。各國通過投資和貿易等各種交往,在經濟上相互滲透、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將有力地推動軸承工業(yè)的深入發(fā)展。如何適應經濟全球化,做到趨利避害已成為人們進入二十一世紀面臨的首要問題。世界經濟的網絡化,是指主要以網絡技術為主導的科技革命正在帶動世界經濟步伐及信息化時代。因特網的商務網絡,為軸承行業(yè)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最直接、最迅捷和最經濟的網上交易手段;它以全方位、全天候開放的態(tài)勢為國際上的八方廠商提供了一個直接交流的交易的場所。世界經濟的自由化主要是指世界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1995年元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建立,標志著一個以貿易自由為中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框架的建立及全球有經濟的自由貿易新時期的開始。世界經濟的市場化主要指原中央計劃經濟國家在經濟轉軌中的市場取向。
世界經濟“五化”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大潮流,使軸承工業(yè)的經濟發(fā)展和經貿交易與世界經濟的走勢融為一體,可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世界經濟走向繁榮,將給軸承工業(yè)注入新的活力和帶來新的機遇;世界經濟走向衰退,將給軸承工業(yè)帶來很大的壓力和考驗。面對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各國都采取一些新的策略加以應對,如對經濟結構、外貿結構進行戰(zhàn)略性調整;依靠體制創(chuàng)新和科技創(chuàng)新,實施“科技興企”戰(zhàn)略;刺激投資和市場需求,增強產品競爭力;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提高管理和人才素質,強化企業(yè)的應變力;降低利率,擴大貨幣供給等等。適應“五化”要求的新發(fā)展策略的實施,將使軸承工業(yè)在二十一世紀更加繁榮、昌盛。